盛煌娱乐 盛煌

IF:14.7 《NC》上海交大Fu Jingke/赵杰:工程化螺旋藻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恢复骨稳态
专栏:学术前沿
发布日期:2025-08-04
作者:盛煌娱乐 盛煌科研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以滑膜炎和骨侵蚀为特征,核心病理是滑膜巨噬细胞过度激活及促炎细胞因子异常分泌,导致免疫紊乱和骨质破坏。传统RA治疗依赖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易引发感染且难以缓解骨质流失。抗RANKL药物如Denosumab疗效有限,因炎症状态未有效控制。工程化微藻可同步调控滑膜巨噬细胞功能与破骨细胞活性,打通炎症控制与骨修复之间的屏障,展现出比现有治疗更具前景的现成式干预策略。

1754285242625004025.png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Fu Jingke、赵杰团队在雄性RA小鼠模型中,将天然微生物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作为滑膜炎症和破骨细胞分化的调节剂。SP可减少滑膜巨噬细胞中过量的活性氧,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并使促炎性M1样巨噬细胞重编程为抗炎性M2样表型,抑制滑膜炎并重塑氧化还原平衡(图1A)。SP还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阻断骨侵蚀的进展。将SP包裹于巨噬细胞膜形成仿生纳米系统(SP@M),使其具有免疫逃逸与滑膜定位能力。机制上,SP@M可增强LC3介导的自噬,促进KEAP1的降解与NRF2的激活,上调SOD2、HO-1等抗氧化蛋白,阻断ROS引发的级联炎症反应,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炎性激活,减轻骨破坏,为RA的系统性干预给予有效策略。该文章于2025年5月13日以Engineered Spirulina platensis for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estoring bone homeostasis 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s41467-025-59579-4)。 

(1)SP顺利获得巨噬细胞的炎症调节恢复滑膜内稳态

钝顶螺旋藻(SP)是具有天然螺旋形态的原核光合微生物,长度100 - 500μm(图1B、C)。SP中叶绿素的自发荧光使其具有强烈红色荧光(图1D),表明其在生物成像中有潜在应用。SP的UV - vis吸收光谱在440和680 nm附近有明显吸收,源于其细胞内丰富的叶绿素(图1E),620 nm附近的宽吸收带则为SP中特异性藻蓝蛋白所致。


图1.png

图1 基于螺旋藻(SP)的治疗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骨稳态重塑的机制。(A)巨噬细胞膜工程化SP(SP@M)靶向递送示意图,SP@M顺利获得减轻滑膜炎症和独立抑制破骨细胞活化重塑RA骨稳态,SP经LC3介导的自噬和泛素介导的蛋白酶体降解加速KEAP1蛋白降解,KEAP1失活后NRF2核转位增加,减轻CIA小鼠模型滑膜炎症和改善RA;(B)SP细胞明视野显微镜图像;(C)SP细胞扫描电镜图像;(D)SP细胞荧光图像;(E)SP细胞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LPS 刺激导致 RAW264.7 细胞内 ROS 过度产生并出现明显绿色荧光,而 SP 处理后细胞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图 2A,B)。RT-qPCR 分析表明,LPS 刺激使 RAW264.7 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 mRNA 表达显著上调,SP 治疗则使其呈剂量依赖性下调,证实 SP 具有抗炎作用(图 2C)。SP 处理还呈剂量依赖性降低 M1 样巨噬细胞比例,增加 M2 样巨噬细胞比例,抑制促炎 M1 样巨噬细胞极化,促进抗炎 M2 样巨噬细胞分化(图 2D-F)。此外,RT-qPCR 分析显示,SP 处理组中 M2 样巨噬细胞标志物 CD206、IL-10、Arg-1 的 mRNA 表达显著上调(图 2G)。综上,SP 可调节氧化应激,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重编程,有助于缓解 RA 特定环境下的炎症,维持滑膜稳态。


图2.png

图2 SP顺利获得减轻巨噬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调节来恢复滑膜稳态。(A)不同浓度SP和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分析巨噬细胞内DCFH-DA的荧光光谱;(B)图A中DCFH-DA相对荧光强度的定量;(C)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LPS和不同浓度SP刺激24 h后巨噬细胞中TNF-α、iNOS、IL-1、IL-6和IL-12的表达;(D)流式细胞术检测LPS和不同浓度SP刺激24 h后巨噬细胞CD 86表达变化;(E)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介素-4(20 ng/mL)和不同浓度SP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CD 206和CD 11b的表达;(F)图D和E中CD 86或CD 206标记阳性细胞的定量;(G)RT-qPCR分析IL-4和不同浓度SP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CD 206、IL-10和Arg-1的表达

(2)SP顺利获得抑制破骨细胞活化阻断骨侵蚀的进展

如图3A、图3B所示,RANKL诱导的Bcl 4具有明显骨诱导特征,包括更多TRAP染色阳性细胞和F-肌动蛋白染色成熟破骨细胞形成。而SP处理后,TRAP阳性细胞数量和面积以及破骨细胞平均面积均显著减少,呈剂量依赖性,表明SP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图3C显示SP处理下调RANKL诱导的BcR中NFATc 1、c-Fos和CTSK基因表达。图3D、E表明SP处理后,这些蛋白在0、1、3、5天水平均受抑制。图3F、G显示SP阻断NF-κB信号通路中P65及MAPK信号通路中ERK和P38的磷酸化。图3H、I显示SP抑制P65和P38蛋白磷酸化及在RANKL诱导的BclB中P38和P65蛋白易位。总之,SP有效阻止破骨细胞分化,恢复骨平衡,减轻RA骨侵蚀。


图3.png

图3 SP顺利获得抑制破骨细胞活化阻断骨侵蚀进展。(a)用M-CSF和RANKL刺激BMM,再用不同剂量SP处理5d,进行TRAP染色和F-actin荧光染色;(b)定量图a中TRAP染色破骨细胞数量、面积及F-actin带面积;(c)用M-CSF和RANKL刺激BMM后,SP处理5d的Nfatc1、C-fos和Ctsk的RT-qPCR分析;(d)用M-CSF和RANKL刺激后,SP处理BMM的NFATc1、c-Fos和Ctsk的WB分析;(e)图d中NFATc1、c-Fos和Ctsk灰度值的半定量;(f)用M-CSF和RANKL刺激后,SP处理BMM的磷酸化-P38、P38、p-ERK、ERK、IκBα、p-P65和P65的WB分析;(g)图f中p-P38/P38、p-ERK/ERK、IκBα和p-P65/P65灰度值的半定量;(h)用M-CSF和RANKL刺激后,SP处理BMM的p-P38和p-P65免疫荧光分析;(i)图h中p-P38和p-P65的IOD/DAPI定量

(3)SP顺利获得NRF 2/KEAP 1信号通路重建体外骨稳态

如图4A、B所示,SP在巨噬细胞中上调SOD2、HO-1、NRF2、GPX1和GPX4表达,剂量依赖性下调KEAP1。图4C、D显示,SP抑制KEAP1,同时增加RANKL刺激破骨细胞中上述蛋白表达。图4E表明,研究者用CHX、MG132和Chlq探索巨噬细胞中潜在机制。图4F、G显示,SP促进KEAP1蛋白降解,且该过程可被MG132阻碍,表明KEAP1降解依赖蛋白酶体途径。图4H显示,KEAP1多泛素化水平随SP剂量增加,证实SP增强KEAP1泛素化修饰。图4I、J显示,Chlq可阻断SP介导的KEAP1降解,表明自噬途径也参与其中。图4K、L显示,SP降低KEAP1平均荧光强度,剂量依赖性增加KEAP1与阿糖胞苷共定位。图4M、N显示,SP增强LC3平均荧光强度,促进LC3与KEAP1共定位。这些结果表明SP促进自噬体对KEAP1的吞噬。


图4.jpg

图4 体外SP顺利获得NRF2/KEAP1信号通路重塑骨稳态。(A)不同剂量SP刺激巨噬细胞的SOD2、HO-1、NRF2、GPX1、GPX4和KEAP1的WB分析;(B)图A中SOD2、HO-1、NRF2和KEAP1灰度值的半定量;(C)用M-CSF、RANKL和SP刺激24 h的BMM的SOD2、HO-1、NRF2、GPX1、GPX4和KEAP1的WB分析;(D)图C中SOD2、HO-1、NRF2和KEAP1灰度值的半定量;(E)KEAP1蛋白降解试验示意图;(F)不同剂量SP、CHX和MG132刺激巨噬细胞8 h后HO-1、NRF2、KEAP1和GPX4的WB分析;(G)图F中NRF2和KEAP1灰度值的半量化;(H)用MG132(10μM)和不同剂量SP处理的293T细胞,HA-KEAP1和Myc-泛素质粒与HA标记珠子进行KEAP1的HUbiquitylation分析;(I)不同剂量SP、CHX和Chlq刺激8 h的巨噬细胞中HO-1、NRF2、KEAP1和GPX4的WB分析;(J)图I中NRF2和KEAP1灰度值的半定量;(K)不同剂量SP刺激24 h后巨噬细胞KEAP1和泛素的免疫荧光分析;(L)定量图K中KEAP1的平均荧光强度和融合颜色;(M)不同剂量SP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KEAP1和LC3的免疫荧光分析;(N)定量图M中KEAP1、LC3的平均荧光强度和合并颜色

(4)SP @M的制备及其对CIA小鼠踝关节炎的靶向治疗

顺利获得低渗裂解、均质挤出、梯度离心和低温超声处理从RAW 264.7细胞中分离得到MCM(图5A)。SP经搅拌处理后片段化,长度为5 – 100 μm,其自发荧光和活力保持良好(图5B、C)。将片段化SP过滤后,与MCMs共挤出,制得SP@M。透射电镜观察显示,SP@M表面部分被巨噬细胞膜修饰(图5D、E)。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表明,MCMs蛋白成功易位到SP@M上(图5F)。SDS - PAGE分析显示,SP@M中保留了MCMs的重要蛋白条带,如TNFR2(50kDa)、CCR2α(35kDa)和CD36(36kDa)(图5G)。在CIA小鼠模型中,SP@M组在0.5小时内爪中即检测到荧光信号,且24小时后信号仍强烈,而SP组爪部荧光信号较弱(图5H、I)。


图5.png

图5 MCMs - 工程化SP(SP@M)的制备、表征及其对CIA小鼠炎症踝关节的靶向递送。(A)SP@M准备过程的示意图;(B、C)SP@M的明场和荧光显微镜图像;(D、E)SP(D)和SP@M(E)的透射电镜图像;(F)用SDS - 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SP、MCMs和SP@M的蛋白质组成;(G)SP、MCMs和SP@M组TNFR2、CCR2α和CD36的WB分析;(H)静脉内给予Cy5标记SP或Cy5标记SP@M后CIA小鼠的体内荧光成像;(I)爪部活体荧光信号的时间依赖性定量数据,以及24 h时四肢等组织荧光信号的定量数据

(5)SP@M可实现体内滑膜稳态、骨恢复和软骨保护

在CIA小鼠模型中研究了SP和SP@M的体内治疗效率(图6A)。CIA小鼠爪部出现严重肿胀和红斑(图6B)。随着时间推移,生理盐水组爪肿胀厚度增加(图6B、C),而MCMs和SP对爪肿胀无明显改善。SP@M显著改善爪肿胀,效果优于MTX。顺利获得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骨侵蚀率(图6D),SP@M显著抑制骨侵蚀,优于MTX组,且侵蚀指数定量分析显示SP@M处理骨侵蚀恢复效果最好(图6E)。SP@M处理后距骨骨水平的骨体积/总体积(BV/TV)显著更高,表明其改善RA诱导的骨降解效果更好。SP@M和MTX治疗可减轻小鼠下肢疼痛,增加疼痛反射的阈值和潜伏期(图6F)。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生理盐水组踝关节组织有广泛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骨侵蚀和软骨破坏(图6G、H),而SP@M治疗显著减少滑膜炎,减轻滑膜中SM浸润,恢复骨表面侵蚀、距骨破坏和关节软骨变性,且SP@M组炎性区域中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图6G、I)。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生理盐水组TNF-α表达显著升高,而SP@M治疗后TNF-α标记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图6J、K)。


图6.png

图6 SP@M能够在体内实现滑膜稳态、骨恢复和软骨保护。(A)CIA小鼠模型和相关治疗策略的方案;(B)图A所示小鼠右下肢的大体照片;(C)图A中所示小鼠的平均爪厚度和临床评分的定量;(D)图A所示小鼠右踝关节和聚焦距骨的三维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E)图C所示小鼠距骨的侵蚀指数和骨体积/总体积(BV/TV)的定量;(F)图A所示的小鼠在机械和热疼痛相关反应实验中阈值的定量;(G)图A中所示小鼠踝关节聚焦区域的HE染色、TRAP染色和SO/FG染色;(H)图G所示小鼠石蜡切片“SMASH”评分的定量;(I)定量图G所示小鼠石蜡切片中TRAP阳性破骨细胞的数目;(J)图A所示小鼠踝关节病灶区域TNF-α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K)图J所示小鼠踝关节中TNF-α的相对积分光密度(IOD)值的定量


KEGG分析(图7B)和GSEA(图7C)显示氧化磷酸化富集,证实SP@M处理后的氧化还原调节。KEGG分析(图7B)还显示破骨细胞分化信号通路参与,与SP@M抑制单核破骨细胞分化一致。GO分析显示“免疫系统过程”“炎症反应”和“MAP激酶活性的负调节”参与生物学过程(图7A)。SP@M治疗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破骨细胞分化得到调节,恢复骨免疫稳态,缓解RA。与生理盐水组相比,SP@M可抑制上调的KEAP1信号强度,恢复降低的NRF2信号强度(图7D、E)。免疫荧光分析显示,SP@M调节泛素与KEAP1的共定位,且SP@M处理后LC3与KEAP1的相互作用增加(图7F),与体外结果一致。


图7.png

图7 SP@M顺利获得NRF2/KEAP1信号通路在体内恢复CIA小鼠模型的骨免疫稳态。(A)生理盐水组和SP@M组的生物学过程基因本体(GO)分析;(B)生理盐水组和SP@M组的Kyoto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C)生理盐水组和SP@M组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的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D)免疫荧光法检测RA小鼠踝关节石蜡切片病灶区KEAP1和NRF2的表达;(E)KEAP1和NRF2的积分光密度(IOD)/DAPI定量,如图D所示;(F)免疫荧光法检测RA小鼠踝关节石蜡切片病灶区KEAP1、泛素、LC3的表达;(G)SP@M顺利获得调节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来抑制滑膜炎症和破骨细胞分化,从而在体内拮抗RA小鼠关节炎性反应,保护骨组织,恢复关节软骨


 研究小结 

本研究探索了钝顶螺旋藻(SP)对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先天功能,顺利获得巨噬细胞膜覆盖的钝顶螺旋藻(SP@M)实现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靶向治疗(图1A)。天然钝顶螺旋藻具有调节关节免疫稳态和骨代谢的潜力,工程改造的SP@M凭借精准靶向炎症关节的能力,在动物模型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RA的临床治疗给予了新思路和候选药物。

上一页:IF:14.1 《AS》华工付晓玲:顺利获得去核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泡线粒体转移抑制挽救高血糖诱导的细胞衰老促进慢性伤口愈合
下一页:IF:8.5《IJBM》安徽中医药大学郭建:载银纳米/脂质复合物的壳聚糖水凝胶对牙周炎的抗菌、炎症调节和牙槽骨再生作用

科研咨询+技术服务
公司专业给予从技术咨询、方案制定、实验实施,到结果分析、报告总结等医学科研咨询及技术服务

医学实验服务
公司为客户给予医学科研的研究实施服务。公司拥有六大技术服务平台——疾病动物模型服务平台、医学分子...

博客详情
当前位置: 盛煌娱乐 盛煌> 博客详情

盛煌娱乐 盛煌生物 给予高品质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让人类生活得更健康和更美好

联系盛煌娱乐 盛煌

广州盛煌娱乐 盛煌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科研城掬泉路3号国际企业孵化器A区702
电话:
020-3202 9909

手机:180 2452 3356

产品中心

扫码关注

1704848311194088584.jpg      1744178484532037199.jpg

         关注公众号                       扫码加客服